一艘散货船刚出港就自动偏离航道,紧急抛描后发现舵叶不见了······新西兰运输事故调查委员会(TAIC)经过一年多时间调查,近日发布了事故调查报告。
2025-08-03,“Achilles Bulker”号货船在引航员指挥下满载驶离新西兰陶朗加港。该船驶出港口后不久,船艏开始向左舷偏转,偏离了预定的航道中心线。当船员实施纠偏操作时,舵叶突然断裂脱落,导致航向无法操控,最终船只向浅水区漂去。所幸在引航员和船员努力下,成功抛下双锚,才避免了搁浅事故发生。
根据调查报告,该船舵叶脱落的直接原因是底部舵销(pintle)丢失。舵销是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,可以自由旋转从而使舵叶可以转向。TAIC表示,舵销的安装方式对舵系统的耐久性、防止舵销及舵叶脱落至关重要。
“Achilles Bulker”号是一艘32,700载重吨的灵便型散货船,由日本神田造船2003年10月建造交付。2021年,“Achilles Bulker” 号按计划在中国船厂进行干船坞维修。期间,因发现舵销铜套磨损,舵销被工人拆下重新安装,但用于固定舵销的螺母的止动块出现焊接质量问题(虚焊),且验船师、船东都没有发现。
船舶重新投入运营后,这些虚焊焊缝因长时间振动导致疲劳断裂,进而造成止动块脱落,用于固定舵销的螺母逐渐松动最终失效。
TAIC报告称,在发生事故之前,舵销已经脱落并沉入海底。没有了舵销,舵叶底部失去支撑,舵系统出现反复晃动。舵根(rudder palm)承受了过大的侧向载荷,出现疲劳裂纹最终断裂,导致整个舵叶脱落。
关于此事故,TAIC建议:
- 负责该船干坞维修的中国船厂需建立严格的舵销安装质量保证程序(该建议已通报中国海事局)
- 新西兰海事协会应与国际海事组织 (IMO) 合作,推动提高全球范围内舵系统安装、维护和维修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标准。
此外,TAIC表示,船东和船舶运营商对船舶负有全面责任,因此必须对关键系统部件的维修工作进行充分监督,以确保维修有效。船舶在引航水域航行时,失去可控的机动性尤其危险,引航员和船员也需对此类事件做好应急准备。